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医院新闻详细

我市首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在我院成功开展

发布时间:2014-10-15 14:30

    日前,我市第一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在我院介入中心成功开展。该项对心脏血管功能精准检测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市冠心病介入治疗又上新台阶。
    溆浦县患者石某,男,56岁,因反复心悸1年余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经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前降支近段局限狭窄70%。介入中心副主任俞家贤认真分析患者病情后,考虑到患者年龄不是很大,症状不典型,冠状动脉狭窄处于临界病变,可先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再决定是否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经向患者及家属沟通检测的目的、必要性,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进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俞主任在精心的术前准备后,手术检测过程顺利展开,术中测得FFR 值0.85,不需再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及家属非常高兴地说:“开始我们也咨询了其他医院的专家,他们认为要做支架植入。现在我们放心了,有了精准客观的诊断依据,不再需植入冠状动脉支架,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而且减轻了我们的精神负担,真是太感谢了!”。
    据我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黄友良介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冠状动脉造影长久以来被视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金标准”。然而,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尤其当我们遇到临界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及分叉病变等情况时,治疗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而此时单纯冠脉造影检查已无法为我们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证据。随着IVUS以及OCT等影像技术的出现,使我们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性质的判断以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更为准确和合理,但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这些检查无法评价病变的功能意义,换而言之,无法评价冠脉狭窄病变是否引起明显心肌缺血。因此,需要一种检测手段,可以在术中评价冠脉病变和心肌缺血的关系。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冠脉血流储备的评估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同时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基于冠脉血流储备分数介入策略的选择,可使患者明显获益。我院开展该项目,实现了冠状动脉介入由传统的形态学向功能、解剖治疗学的重大转变。(杨晓)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我市首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在我院成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