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医院新闻详细

驰援四方护安康 ——我院抗疫省级专家组成员速写

发布时间:2020-04-03 08:51

   总有一群人,在国家危难的时刻,逆行而上,不畏生死!

   总有一群人,在人民急需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计报酬!

  我院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抗疫省级专家组成员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不计报酬、无惧生死,冲锋在前,奔走在荆楚、湖湘大地,身披软白袍却犹似铠甲,以身为盾守护着炙热的生命。

   逆风出行  驰援湖北

   一声号令,医护人员从温馨的团圆中离席,儿女情长揣怀里,用坚定的步伐迈向战场,去战斗!

128日,大年初四,久违的阳光洒向大地,我院急危重症医学部副主任米允仕却挥别家人与朋友,踏上征途,奔赴湖北,开始了一场时间与生命的赛跑。就在参加这张欢送仪式照片后2分钟,湖南医药学院副校长李峰主任医师就接到湖南省卫健委电话,安排他担任湖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领队,甚至来不及进行简单的欢送仪式,紧急驰援湖北。

  129日,挺近大别山,李峰副校长作为领队,不顾个人安危,始终靠前指挥,一直在一线参与病人的救治,特别是作为创伤中心专家,在危重患者体外膜肺救治工作中,解决最棘手的血管通路问题,成功开展两例ECMO技术。米允仕担任医疗队临时党委委员及六病区重症医学科主任兼东区主任,全面负责六病区重症病人管理,指导下级医师工作,参与和指导重症病人救治。

  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疫情紧急,容不得讲条件。22日,米允仕所在的病区30小时内共收104例病人,病区满负荷运转,最多时危重型病人达33名。尽管100多个病人要处理的问题不少,但对“久经沙场”的米允仕来说,都算不上什么难事。米允仕根据医护工作状况,提出指导意见和注意事项;只要有空就查看危重病人检测结果,第一时间掌握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天半夜还要打电话询问危重病人情况,指导处理,经常工作至深夜。别人轮休时,他还要参加疑难病例讨论、会诊……

  天道酬勤终不负,捷报频传喜归来。在米允仕和全体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在黄冈奋战55个日日夜夜,圆满完成了任务。米允仕不畏艰险,勇于奉献,表现突出,被授予“黄冈市荣誉市民”,被誉为“抗疫先锋”。

 

   硬核支援 守护湖湘

 “娄底需要驰援”“湘西自治州需要驰援”“张家界市需要驰援”……一通通电话一次次吹响抗“疫”集结号!

228日晚11点,湖南省卫健委指派我院ECMO团队(ECMO的全称是体外膜肺氧合,简称膜肺,是一种医疗急救技术设备)紧急驰援娄底,参加省内两例新冠危重型患者的ECMO治疗。此时,我院ECMO团队成员成功救治湖南省内第一例危重型患者出院解除隔离,与家人团聚还不到24小时,又纷纷请战再上一线。

  医院选派副主任医师唐永太、主治医生谌俊业以及主管护师姚坤花、谢立琴4名医护人员驰援娄底,与南华大学附二医院ECMO团队组成联合战队,成为全省继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之后,第三个派出“硬核”ECMO团队的医院。

  ECMO团队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发,进入娄底市中心医院感染病房参与VA-ECMO(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患者刘某的救治工作,刘某在所有机器支持条件用到极端的情况下没有好转,全身严重缺氧发绀,极度呼吸窘迫,生命危在旦夕。团队成员调整治疗思路,通过详细检查,发现问题症结,患者合并严重肺部水肿,通过床旁血滤等综合处理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由65%上升至90%以上。团队成员在床旁整整观察6个小时,走出病房时已是深夜。

  娄底患者刘某经过治疗,病情持续好转,但患者经历多次、多重打击,全身状况较差。随着患者心功能恢复,ECMO模式的转换和时机的选择成为后续治疗的主要问题。36日,通过与钟南山院士团队远程会诊,建议转换ECMO模式。关键时刻,刘某再次病情恶化,患者氧饱和度下降至70%左右,同时出现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VA-ECMO减流量后心率明显下降等,意味着ECMO一旦停机,就可能出现心跳骤停、病人死亡的后果,不转换ECMO运转模式一样面临缺氧持续恶化的结局。

  面对困局,团队成员寻找可逆因素,持续坚守12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患者病情出现转机。抓住手术时机,果断决定停机15秒钟,完成了省内唯一一例新冠肺炎患者VA-ECMO转换VV-ECMO(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手术,患者血氧饱和度立即上升至100%,呼吸频率由每分钟40次下降至20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ECMO团队成员成功完成两例ECMO支持条件下的CT检查、俯卧位通气及换膜、VVVAV模式等高难度、高风险操作,彰显了团队的实力与配合默契度。

  在这场无声的“战疫”中,抗“疫”先锋们舍小家为大家,将“悬壶济世”四个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128日,向学校党委递交了援鄂请战书的湖南医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在其听从组织安排,留在了怀化。

 “逆行”是一种担当,坚守更是一种使命。“没去湖北有点遗憾,但留在怀化同样可以战‘疫’”,张在其如是说。24日,作为钟南山院士的博士后学生,他临危受命,担负起湘西北片区疫情防治高级别专家,马不停蹄地赶到市、州指导防疫工作,参与重症患者会诊,同时积极参与完成经钟南山院士审阅并作序、由武汉市疾控中心周旺教授组织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的部分编写工作。

  从打响抗疫阻击战的那刻起,我院院长尹辉明,作为重症医学和呼吸疾病方面专家,义不容辞担负起省级医疗救治组专家和市级专家组组长重担,指挥抢救,协调部署,多少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他从未停下过脚步,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

  同在大后方的战士们,每一个人都为抗“疫”拼尽了全力。

  26日半夜,正在值班的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吴传湘的母亲突发心前区疼痛,妈妈给她打电话,权衡再三,她却拨打了“120”,让妈妈独自一个人去医院看病,她说:“在疫情和亲情之间没有选择,身为独女,妈妈需要她;可作为医生,病人更需要她”。211日晚,妈妈还独自在医院,吴传湘作为湘西州第二梯队省级专家组组长接到了驰援湘西州的命令,在简单收拾行囊,踏上驰援之路……

  和吴传湘一起并肩作战、驰援湘西州的还有省级专家组成员蒋玉兰主任护师。火急火燎中,她们赶到湘西肿瘤医院,熟悉医院状况,查看隔离病房,院感防控、穿脱隔离衣、垃圾分类、病区布局、呼吸机的使用,逐一详细指导。仔细查看呼吸机氧气减压阀转换接头,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为什么会细心留意到一个小小的接头呢?因为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对呼吸的支持条件要求很高,当中心供氧有效氧浓度不足、或病人转运抢救时,需氧气筒供氧,一旦氧气接头不匹配,就需专用工具剪掉呼吸机高压管氧气接头,与减压阀连接,因品牌不一,就需技术部门前来处理。

  回到办公室的她,挖空心思,查阅资料,尝试制作“捆绑式”转换接头,但有漏气状况。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找到了不用剪管的氧气减压阀及转换接头。到了湘西州,她将这一宝贵经验如数传授,极大方便了呼吸机的临床使用!

  211日晚,同时接到“命令”的还有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周康仕和护士长周牡丹,他们驰援的是张家界。

  周康仕作为湖南省驰援张家界市专家组组长,次日凌晨两点,赶到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来不及休整的他,带领来自省直多家医院的5名专家,马上投入紧张的病例讨论,参与重症患者会诊,制定治疗方案,指导预检分诊、诊治流程和防护培训,结合张家界中医药特色,采取西医“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一人一策,因人施治,保障了每位确诊患者高效有力的治疗。

  省级专家组成员周牡丹,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协助医生诊断出湖南省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零点到达张家界就开始了护理的全面指导,对院感、患者的观察细节、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呼吸康复的方法进行重点督促。她告诉记者,由于害怕父母担心,在新冠一线40多天后,才告诉父母,没想到却收到了父亲,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一封家书,展开家书那一刻“……你是一名医务人员,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加油!老爸相信你一定能完成党交给你的光荣任务,胜利回家……”,见字如面,坚强的她泪流满面……

  正是由于他们的坚守,使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成为我省率先新冠肺炎清零的两个地州市。

  危难的时刻,用力量传递力量,用生命关爱生命,这就是白衣天使的大爱与情怀!

 

  前线有你  后方有我

  出征的打好前锋,守家的护一方平安。

  38岁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宏亮,是我院急危重症领域的核心骨干。“杨医生,袁婆婆出现急性心衰竭……”130日,收治在我院新冠一区病房的武汉回怀74岁新冠肺炎患者,因肺炎病情加重,加上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高龄等因素,出现了急性心力衰竭,生命垂危,血氧饱和度降到60%

  杨宏亮得知情况后,始终守护在袁婆婆身边,同专家组进行紧急抢救:高流量湿化氧疗、无创机械通气等,病情初步稳定后,他连夜制定严密的救治方案,每日到床旁进行病情评估和检查,实施精准治疗,使袁婆婆病情一度改善。

  狡猾的病毒没有就此罢休,23日凌晨,袁婆婆病情再次加重。杨宏亮及时将病情向院级专家组汇报,护送患者行加急CT检查,果断实施床旁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并在病房准备了ECMO设备以备不时之需。呼吸治疗、感控技术实施、肠内营养,早期重症康复等一系列紧急救治,袁婆婆病情逐渐好转,机械通气5天后成功撤机,213日康复出院。这是我省治愈出院的第一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和杨宏亮医生一样,一直坚守在自家阵地的还有一位“落跑新娘”,她是重症医学科护士石飞飞。22日,是她和异地相爱八年的男友决定登记结婚的日子,期盼了很久的她最终还是“爽约了”。疫情来势汹汹打乱了她所有的计划,125日,大年初一,她就被抽调前往支援医院的隔离病房。从那天起,疫情期间的她再也没有回过家,也没能和自己的未婚夫见上一面,应该登记结婚的那天,她却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着防护口罩在医院的隔离病房里忙碌了一夜。

  虽然成了医院出名的“落跑新娘”,但她却乐观的告诉记者,等到春暖花开时,她想去他在的城市看看他!

  我院在此次“大考”中率先交出合格答卷:有备而战,全员迎战,吹响怀化防疫“第一哨”,为怀化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决策依据;争分夺秒、精准施治,收治的1例危重型、5例重型、2例普通型新冠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100%,是贯彻怀化市委、市政府以战时思维超常规精准诊治取得的硬核成果,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怀化诊疗模式”;逆风前行,严防死守——“白衣天使”勇往直前,用战时思维超常规防控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病情、治疗、愈后存在太多未知。他们发挥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的优势,开展新冠肺炎课题研究,涵盖医疗垃圾废物预处理系统,新冠肺炎抗病毒药物的药代、药动学基础研究,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人工智能诊断研究等5项国家、省级课题,其中新冠肺炎的干细胞治疗研究已获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

  我院这群抗疫先锋们始终坚守着肩上的这份使命,在时间与生命的赛跑中,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生命的炽热与尊严,诠释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驰援四方护安康 ——我院抗疫省级专家组成员速写